装机吧 - 系统装机大师 最简单易用的系统重装工具,让我们一起装机吧!支持 Windows XP、7、8、 10 原版镜像安装。支持 U 盘 PE 制作、PE 联网等多种功能选择。
  • 立即下载
  • 已下载:1000000+
    版本:12.6.48.1900 | 大小:31MB
当前位置:首页 > 硬件教程

u盘启动找不到分区磁盘(u盘启动找不到分区磁盘怎么解决)

分类:硬件教程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6日 15:00:36

u盘装系统出现“我们无法创建新的分区,不能找不到现有的分区”求解

可能是格式不对造成的无法安装win10,可以尝试借助U盘启动盘在pe系统里用分区工具重新分区即可

1、u盘启动进入PE系统,打开  分区工具,点击左侧列表中需要分区的磁盘

2、点击上方快速分区功能,弹出快速分区选项框,有分区表类型,分区数目等选项

3、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这里选择自定2个分区数目,点击确定

4、弹出提示框,点击是,等待工具格式化分区即可分区

以上就是win10无法创建新的分区的内容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电脑u盘启动不显示硬盘怎么办

1. U盘插入电脑能识别,但在“我的电脑”里不显示硬盘,怎么设置

方法一:

右键点“ 我的电脑”—“管理”—“存储”—“磁盘管理”

选择没有显示的可移动磁盘,右键“属性”— “硬件”选项卡 — “USB 2.0 Flash Disk USB Device”

“卷”选项卡,点“导入”— “确定”。

然后几秒钟后“我的电脑”里面就可以看到“可移动磁盘”了(不行就注销或重启)。

方法二:

U盘插上那台电脑后,电脑已经识别到U盘,但打开“我的电脑”却不能看到相应的盘符。

进入“管理工具”中的磁盘管理(在“运行”里输入diskmgmt.msc后回车),可以看到该盘,但没有分配盘符。

手动分配一个盘符g,但打开“我的电脑”,仍然没有出现U盘盘符。在地址栏输入g:\,提示找不到file:g:/文件。

如果在磁盘管理执行格式化该U盘,则提示无法格式化,该卷未被启用。

如果在磁盘管理中右键点刚分配的g盘,选择资源管理,则提示找不到g:\。

但在Windows控制台下(命令提示符,在“运行”里输入cmd后回车)可以进入U盘,可以正常操作(拷贝,删除,打开文件)。奇怪的是,插上移动硬盘却可以看到相应的盘符。

方法三:

到系统目录 C:\WINDOWS\system32\drivers 看有没有一个“sptd.sys”的文件。

删除它,重新启动。问题解决!注意:这个“sptd.sys”不是微软Windows自带的。

另外其它可能的原因:

1、系统里有映射的网络驱动器,导致该盘符不能分配给U盘。

解决办法:断开映射的网络驱动器.

2、盘符被隐藏。

解决办法:进入注册表(regedit.exe),

进入“HEKY-CURRENT-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找到该路径存在的键值“NOdrives”,将其删除。注销然后重新登陆。

3、U盘出问题。

解决办法:重新格式化U盘。最好低级格式化,到网上找一个U盘工具。

4、实在不行,那就最后一招:重新干净安装系统。

2. u盘启动不显示固态硬盘

是不是用U盘启动给电脑装系统?然后在ghost系统的时候不显示硬盘?

如果进入PE之后不显示硬盘是因为硬盘控制模式为AHCI而不是IDE模式,所以才导致找不到硬盘。只需要进入BIOS之后将将硬盘控制模式改为IDE即可。

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开机的时候按F2键进入BIOS(注:由于各品牌电脑进入BIOS的热键是不一样的,所以请务必根据主板型号按相应的热键进入BIOS),进入BIOS之后,按键盘上的方向键选择Config,按回车键进入Config页面。(根据主板的不同,显示也有所不同,若不清楚,可拍照上传)

2、进入Config页面之后进入使用方向键选择Serial ATA(SATA)页面,回车进入,然后将原来的AHCI改为IDE。回车之后即更改完毕。

3、更改完成之后按F10保存,按ESC退出BIOS,或者直接按ESC退出BIOS,提示是否保存之后选择YES即可。

3. u盘插入电脑不出现可移动磁盘怎么办

USB不被电脑识别,如果是系统或系统自带的驱动的原因,可以按下面方法修复一下(换个接口试试,也可到另一台电脑测试,如果也不行可能是U盘出现故障修修去)。

1、开机按F8进入安全模式后在退出,选重启或关机在开机,就可以进入正常模式(修复注册表)。

2、如果故障依旧,请你用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还原到你没有出现这次故障的时候修复(如果正常模式恢复失败,请开机按F8进入到安全模式中使用系统还原)。

3、如果故障依旧,使用系统盘修复,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SFC /SCANNOW 回车(SFC和/之间有一个空格),插入原装系统盘修复系统,系统会自动对比修复的。

4、如果故障依旧,在BIOS中设置光驱为第一启动设备插入系统安装盘按R键选择“修复安装”即可。

5、如果故障依旧,建议重装操作系统。

如果是有盘符而没有显示出来的,解决方法:右击我的电脑/管理/存储/磁盘管理,然后右击“可移动磁盘”图标,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更改驱动器和路径”选项,并在随后的界面中单击“添加”按钮,接下来选中“指派驱动器号”,同时从该选项旁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合适的盘符,在单击确定即可。最后打开我的电脑,就能看到移动硬盘的盘符了。

使用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的方法:

系统自带的系统还原:“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点选“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按下一步,你会看到日期页面有深色的日期,那就是还原点,你选择后,点击下一步还原。

4. 请问:U盘启动电脑但是检测不到硬盘是否是硬盘坏了

总之,进入PE之后不显示硬盘是因为您的硬盘控制模式为AHCI而不是IDE模式,所以才导致找不到硬盘。只需要进入BIOS之后将将硬盘控制模式改为IDE即可。具体操作步骤请往下看:

某电脑进入BIOS后将硬盘更改为IDE模式

下面仅以某品牌电脑BIOS设置为例,如何将SATA的硬盘AHCI更改为IDE的。

1、首先开机的时候按F2键进入BIOS(注:由于各品牌电脑进入BIOS的热键是不一样的,所以请务必根据您自己的主板按相应的热键进入BIOS),进入BIOS之后,按键盘上的方向键选择Config,按回车键进入Config页面。

2、进入Config页面之后进入使用方向键选择SerialATA(SATA)页面,回车进入,然后将原来的AHCI改为IDE。回车之后即更改完毕。

更改完成之后我们按F10保存,按ESC退出BIOS,或者直接按ESC退出BIOS,提示是否保存之后选择YES即可。

5. 电脑开机后显示找不到硬盘,该怎么办

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解决? 电脑开机显示这句话的意思是:重新启动并选择适当的启动设备或在所选的启动设备中插入启动媒介并且按任意键。

即电脑没有找到启动硬盘。造成这样的问题有几种可能,相应的解决方法如下:1.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松动、氧化或断针解决方法:尝试重新插拔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或更换电源接头、数据线接口。

2.主板关闭了sata接口,而电脑使用的是sata硬盘,这样就导致电脑找不到硬盘。解决方法: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在BIOS中把sata接口打开。

3.BIOS中的“standard cmos feaures”页面中把硬盘设为无了。解决方法:进入BIOS,将该选项设置为auto即可。

4.硬盘和其他IDE设备共用数据线,并都将跳线设成了“master”或“slave”解决方法:更改其中的一个ide跳线即可,或者都设置成cs。5.硬盘没有设置活动分区解决方法:手动或者借助软件,将硬盘的某个分区设置为活动分区。

6.长时间在潮湿环境下不使用电脑,导致硬盘上的元件受潮解决方法:断开电源,用吹风机均匀的给硬盘加热去湿。7.电脑上的ide设备过多导致其初始化时间增加,但相应的自检时间没有增加,造成系统无法检测到硬盘或检测超。

解决方法:在bios中找到“boot delay time”选项或“ide delay time”,将时间延长即可。如果BIOS中没有此选项,也可以将内存自检次数设为3次,延长自检时间。

8.硬盘长期使用后,背面电路板的金手指上的氧化导致接触不良解决方法:拆下电路板,清楚金手指上的氧化物,建议找专门的维修人员清理。Tags: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U盘装系统。

U盘装系统还原分区时没有硬盘选项怎么办?

U盘装系统时还原分区没有硬盘选项,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第一种情况,BIOS中将SATA控制器模式设置成了AHCI,同时使用了不支持AHCI的旧版的PE系统启动电脑。此时,PE系统无法检测到硬盘,Ghost还原系统时当然也就无法选择硬盘分区了。

对于这种情况,进入BIOS,将SATA控制器模式设置成IDE模式即可。

第二种情况,使用了新版支持AHCI的PE系统,或者已经将BIOS中SATA控制器模式设置成IDE模式,PE系统可以正常检测到硬盘和分区,但是Ghost还是提示找不到硬盘分区。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硬盘分区表为GPT类型,而Ghost是无法正常读取GPT分区表的。

对于这种情况,用PE集成的diskgenius将硬盘快速分区,分区表转换为MBR类型,即可正常在Ghost中显示硬盘分区了。

栏目:硬件教程 阅读:0 2022/09/08
视频教程 更多>>
重装系统 更多>>
win10 更多>>
win7 更多>>
win8 更多>>
装机吧一键重装系统

版权所有 © 2012-2020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