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桌面的IDV架构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主要解决的是老业务应用在新硬件系统上的使用问题。因为有些单位使用的业务系统只能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上运行,比如win7/xp等等。但这些操作系统不被intel 8代CPU这类新硬件支持,而IDV能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公司的电脑折旧年限一般是5年,一旦硬件迭代,旧操作系统不兼容这类问题在所难免,这也是目前IDV在市场上存在的必要性。目前很少有云桌面做单一IDV架构的,毕竟功能比较单一,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所以目前一些厂商会致力于研发通用型云桌面,也就是通过优化产品的底层架构,来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和信的下一代云桌面。
云桌面中IDV架构有什么独特功能?
IDV架构无论是性能、兼容性还是稳定性都不如VOI架构,但它独特的价值就在于中间这个虚拟机,可以很好地支持如win7、xp之类早期的操作系统。用户的终端电脑中是Intel 8代的CPU,而用户所在的单位规定只能使用win7操作系统。然而Intel 8代的CPU是不能跑win7的,但如果在IDV上,可以先装一个win10系统或能兼容8代CPU的Linux系统,然后在上面跑一个虚拟机,再通过虚拟机模拟出一个win7系统即可。
几种主流的云桌面技术比较
云桌面 是指使用云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运行远端服务器桌面的计算机解决方案。与传统PC不同的是,云桌面的所有数据计算和存储集中在远端服务器,云终端仅仅显示桌面图像,和负责键盘、鼠标等外设输入输出操作。
1 、RDS(共享桌面服务)
其原理是基于多用户操作系统。根据用户数量配置服务器,然后在已安装了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安装共享云桌面的管理软件,再批量创建用户),通过云桌面传输协议分发到各个客户端上,用户共享一套系统和软件,一人一份不落空。独立操作,互不影响。
2 、VDI(虚拟云桌面)
VDI的核心是云桌面的计算存储网络在服务器端完成,通过专有协议连接云桌面。首先在服务器安装Hypervisor,然后放上N个不同的虚拟机,然后安装不同需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自己喜欢的口味的汤。
3 、IDV(智能桌面虚拟化)
这个是CPU大佬Intel为了挽救PC机市场提出的“云桌面”,也就是说用回原来的PC也可以改造成“云桌面”。IDV的核心是服务器端集中管理,虚拟系统在终端本地运行。在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小伙伴们在客户端安装Hypervisor,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把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加载到客户端本地使用。最后,IDV还要利用镜像技术把各个客户端数据同步到服务器上。客户端安装Hypervisor,把虚拟机加载到本地运行。客户端本地可以运行软件和存储数据。服务器除了管理客户端,还起着数据集中的作用。
4 、VOI(虚拟系统架构)
VOI的核心是PXE无盘+缓存技术,在架构上类似IDV,但是没有虚拟化层。VOI架构带来的最大优势是:规避了虚拟化层的开销,因此,性能零损耗,等同于PC!外设兼容性超好,等同于PC!并且,基于类似IDV的架构模式,可完全支持PC性能利旧,是不是很完美?完美,向来不存在的,VOI不支持多终端接入,相对来说依赖网络。此外,硬件配置种类多、系统兼容性不好管理维护自然也不方便。
青椒云工作站 是瑞云科技面向3D设计行业用户推出的云端图形工作站,提供云端设计、自助渲染、云盘、高速传输、云端素材等工具服务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用户按需购买,5分钟即可交付使用。同时推出通用版云桌面,该版本适用于医疗、教育、政企、金融等行业。
云桌面VDI和IDV哪种部署模式更好
VDI属于用后端也就是服务器端计算,然后再通过网络将镜像传送至前端;IDV是用前端也就是终端电脑计算,是在一台裸机上面先装一个操作系统,可以是win10,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跑一个虚拟机出来,然后在虚拟机里面再去跑一个比如说win7。VDI主要适用于对信息安全要求高、需要移动办公的场景,而IDV主要适用于需要用新硬件跑老系统的场景,因为一些单位的某些业务系统只能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上运行,比如win7/xp等,但intel 8代CPU是不支持这些操作系统的,这就是IDV比较核心的价值。目前把这两种架构融合在同一个产品里是云桌面领域的一种趋势,但由于IDV在性能和稳定性上的局限性,较多用户会选择性能更佳的VOI代替IDV。除了和IDV一样利用前端计算,VOI在对PC的本身性能的利旧、对3D高清应用的支持、对软硬件及外设的兼容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卓越,这也是它被越来越多用户青睐的原因。当下融合这三种主流架构的云桌面做得比较成熟的是下一代云桌面,作为融合VOI的云桌面产品,它能覆盖大多数使用场景,真正顺应了通用型运作面的发展趋势。
“虚拟云电脑”-VDI、IDV、VOI、RDS分别是什么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因与 传统PC相比的巨大优势,云桌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 VDI、IDV、VOI、RDS 四种不同架构的云桌面类型,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在有云桌面需求时就不知道怎么选择?下面我就带大家详细介绍下这四种类型云桌面区别。
VDI是采用集中计算、集中存储的虚拟桌面基础架构,属于云桌面技术。其架构是所有计算资源都基于服务器,所有运算都在服务器上,前端只需要瘦终端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上虚拟桌面在显示器上显示,每一个用户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在逻辑上完全隔开。VDI在资源按需分配、移动设备访问、集中管理控制、服务器架构设计、数据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它的劣势表现为:依赖网络环境,断网后就无法连接云桌面;同时集中存储运算的特点决定了需要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投资成本较高。
IDV是采用集中存储、分布运算的构架,是intel为了挽救自身X86业务而提出的虚拟化技术,但不属于云桌面技术。IDV的数据存储集中在后端,镜像存储在本地,因此离线是可用的,但是安全性会低于VDI。IDV 不再对网络过度依赖,无需大量的图像传输,支持系统离线运行,同样可以统一管理终端桌面系统,必须支持VT 等带外特性。而在3D应用方面,IDV同时受本地PC显卡配置和显卡传透技术影响性能略低于物理PC,但可满足普通办公需求。此外,不支持按需分配、不支持多终端接入。
VOI无任何硬件虚拟化层,其本身是无盘工作站模式,虽然现在被很多厂家说成是云桌面,其实它并不属于云桌面技术。VOI为集中存储、分布运算的构架。该模式是在服务器端存储系统数据,在客户机上运行桌面。VOI 针对 IDV 进行改进,抛弃了硬件虚拟化层,让桌面完全运行在本地物理机之上,系统数据在服务器共享存储,终端机器启动的时候,通过网络重定向技术从服务器端获取系统启动数据,同时支持系统缓存到本地运行,支持离线运行,桌面性能完全保持传统 PC的体验。
RDS是Windows 操作系统RDP的升级版,其通过在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上创建多个用户帐号来使用,属于云桌面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多用户操作系统,在已安装了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安装共享云桌面的管理软件,再批量创建用户,然后通过传输协议发送到各个客户端上。
上面介绍了目前市面上常说的4种云桌面类型,那这种架构真的都懂都属于云桌面吗?其实不是的,我们确定一个架构是否属于云桌面,关键是看系统运算是否在服务器端。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判断出,VDI和RDS都是服务器集中式计算,所有系统和应用都集中于服务器,所以属于云桌面;而IDV和VOI都是客户端分布式计算,各桌面运行系统分布在各客户端,都不属于云桌面。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云桌面市场会持续增长,其中2016-2023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3%。 说明这个市场需求还是挺大的。而不同的云桌面方案也会因为自身的特点占据着市场一方:
总之,针对私有云桌面现状及优劣势对比,在选择云桌面是可以根据预算、安全性、管理、移动性等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案。
延伸: VDI实例-阿里云·无影C-key